新聞動態
粵港澳大灣區光伏新能源發展戰略初現
作者:索比光伏網 更新時間:2017-07-20 點擊次數:1814
作者:索比光伏網 更新時間:2017-07-20 點擊次數:1814
從2016年起、光伏應用開發重點從西部五省向中東部轉移、河北、山東是各企業搶奪資源的主戰場,競爭激烈,并向周邊山西、陜西、安微、河南擴展;南方江蘇、浙江、湖北、江西繼續挖掘有效存量;湖南異軍突起,前期開發大省云南由于消納與土地問題,遭遇滑鐵盧、眾多光伏企業糾結其中;東北三省的政體問題,開發潛力在艱難突破,吉林觀念轉變;西南區域廣西、四川、貴州穩步前行;前些年不溫不火的南方經濟強省廣東福建表現值得關注。
廣東省和福建省相鄰,直接面對港澳臺,一直是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經濟發達、思維活躍,一方面該區域太陽能資源一般,加上人多地少,另一方面該區域各領域投資機會多,兩省光伏產業在區域內非主導性產業,兩省對光伏新能源開發支持政策一般,對比太陽能資源條件基本相同的浙江與江蘇、在光伏電站開發規模上有較大差距。
進入到2017年,這種情況發生顯著變化,兩省在地面光伏電站、屋頂分布式光伏,包括光伏扶貧方面均有顯著表現與突破。
從2016年起、不論是兩省本地國有能源巨頭粵電力、深能源、福建能投、華電福新、還是民營開發第一梯隊協鑫、中民投、北控、昌盛日電、晶科、陽光電源等及本土組件生產企業興業太陽能為代表的制造業都在該區域投下重兵,并取得豐碩的成果。
事實上、由于兩省雄厚的經濟基礎,及改革開發吸收外資經驗積累的良好的包容營商環境,及電量消納100%及補貼的及時發放,進入企業嘗到甜頭,不少企業向筆者反映,有些電站原準備建成出售的,現在舍不得了,自持吧!
中國的光伏應用開發在短短幾年高速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大方向支持、但在具體區域要得到地方政府支持、還是在于開發企業持續的努力與推動,一句話、熱也是企業推的、冷也是企業。
不同與中東部河北、山東、安微、河南、江蘇、浙江及全國大部分省,由于備案的放開,并且現在的備案與得到指標完全是不同的一件事;這些省份的備案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其十三五規劃,挖掘的空間有限;相對來說、廣東福建消納巨大的回旋空間,省級主管部門政策制定的相對靈活與可溝通,廣東未來3-5年地面與屋頂分布式規劃發展8-10G、福建規劃發展3-5G是完全可行的;參照以上規模及廣東福建已投產的數量,兩省在未來幾年中有10G以上的建設空間。
筆者兩年前分析德國與歐洲的光伏應用開發,注意到他們太陽能資源按中國的標準劃分都是三類地區,也建議一些朋友別老往西部跑、測算一下、太陽能資源雖比廣東高30—50%、但消納折扣20-40%、電價低10—20%、補貼拖兩年,還不如在南方900-1000小時、利用率100%消納的電站收益穩定;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企業決策只是理論計算,而對決定電站效益最重要的消納環境調查輕描淡寫,結果是一些企業抹不去的傷痕在心中難以言表。
廣東與福建以民營及外資為主構成的企業屋頂,在開發屋頂分布式光伏中、需要有靈活的合作方式;國有屋頂資源取得、本土能源巨頭華電集團旗下華電福新及南方電網新能源公司占據優勢、華電福新直接與廈門市國資委簽訂協議,將廈門市國有工業企業屋頂全部納入開發范圍;廣東在珠三角區域外還有不少存量土地與荒灘涂可開發,福建開發臺灣農業非常有特色,地方希望更多與高效觀光農業介紹結合開發的精品工程,這是兩省發展的重點方向,以農業綜合體見長的昌盛日電具有優勢。與廣東福建經濟活躍度一樣,兩省更喜歡光伏開發模式與經營模式創新的企業。
縱觀國際光伏應用開發歷史,大規模開發始于歐美、從克林頓的美國百萬屋頂計劃、到德國的全民光伏,都是從屋頂開始的,廣東與福建在這方面具有后發力,浙江的百萬屋頂小康工程理念的蔓延,加上千家小型光伏應用開發企業的努力,兩省在家庭戶用光伏安裝逐步形成風氣,成為推動光伏新能源應用建設的一股重要力量。
從國家的發展導向看,將新能源發展作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角度定位,隨著多能互補技術的不斷突破,參考德國40%使用光伏新能源、兩省目前超過1.6億千瓦的裝機、20%用光伏新能源替代和補充,就達到3200萬千網,發展回旋空間巨大,兩省配套發展政策的落地、考量的是新能源領域領軍企業的溝通智慧。
值得關注的是、廣東福建雖為經濟強省、但在兩省山區還存在貧困人口,兩省也在通過建設光伏扶貧電站的方式、幫助一部分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實現小康。光伏扶貧是利國利民的千秋功業、參與光伏扶貧的、都是值得尊重的。
廣東與福建都有條件實現德國式全境范圍內以新能源為主的供電方式、國家電網在區域系統供電全部使用新能源調度方面技術不斷突破、為廣東福建率先實現全省能源供應清潔化提供技術保障,兩省新能源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有待集合各界智慧。
廣東省和福建省相鄰,直接面對港澳臺,一直是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經濟發達、思維活躍,一方面該區域太陽能資源一般,加上人多地少,另一方面該區域各領域投資機會多,兩省光伏產業在區域內非主導性產業,兩省對光伏新能源開發支持政策一般,對比太陽能資源條件基本相同的浙江與江蘇、在光伏電站開發規模上有較大差距。
進入到2017年,這種情況發生顯著變化,兩省在地面光伏電站、屋頂分布式光伏,包括光伏扶貧方面均有顯著表現與突破。
從2016年起、不論是兩省本地國有能源巨頭粵電力、深能源、福建能投、華電福新、還是民營開發第一梯隊協鑫、中民投、北控、昌盛日電、晶科、陽光電源等及本土組件生產企業興業太陽能為代表的制造業都在該區域投下重兵,并取得豐碩的成果。
事實上、由于兩省雄厚的經濟基礎,及改革開發吸收外資經驗積累的良好的包容營商環境,及電量消納100%及補貼的及時發放,進入企業嘗到甜頭,不少企業向筆者反映,有些電站原準備建成出售的,現在舍不得了,自持吧!
中國的光伏應用開發在短短幾年高速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大方向支持、但在具體區域要得到地方政府支持、還是在于開發企業持續的努力與推動,一句話、熱也是企業推的、冷也是企業。
不同與中東部河北、山東、安微、河南、江蘇、浙江及全國大部分省,由于備案的放開,并且現在的備案與得到指標完全是不同的一件事;這些省份的備案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其十三五規劃,挖掘的空間有限;相對來說、廣東福建消納巨大的回旋空間,省級主管部門政策制定的相對靈活與可溝通,廣東未來3-5年地面與屋頂分布式規劃發展8-10G、福建規劃發展3-5G是完全可行的;參照以上規模及廣東福建已投產的數量,兩省在未來幾年中有10G以上的建設空間。
筆者兩年前分析德國與歐洲的光伏應用開發,注意到他們太陽能資源按中國的標準劃分都是三類地區,也建議一些朋友別老往西部跑、測算一下、太陽能資源雖比廣東高30—50%、但消納折扣20-40%、電價低10—20%、補貼拖兩年,還不如在南方900-1000小時、利用率100%消納的電站收益穩定;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企業決策只是理論計算,而對決定電站效益最重要的消納環境調查輕描淡寫,結果是一些企業抹不去的傷痕在心中難以言表。
廣東與福建以民營及外資為主構成的企業屋頂,在開發屋頂分布式光伏中、需要有靈活的合作方式;國有屋頂資源取得、本土能源巨頭華電集團旗下華電福新及南方電網新能源公司占據優勢、華電福新直接與廈門市國資委簽訂協議,將廈門市國有工業企業屋頂全部納入開發范圍;廣東在珠三角區域外還有不少存量土地與荒灘涂可開發,福建開發臺灣農業非常有特色,地方希望更多與高效觀光農業介紹結合開發的精品工程,這是兩省發展的重點方向,以農業綜合體見長的昌盛日電具有優勢。與廣東福建經濟活躍度一樣,兩省更喜歡光伏開發模式與經營模式創新的企業。
縱觀國際光伏應用開發歷史,大規模開發始于歐美、從克林頓的美國百萬屋頂計劃、到德國的全民光伏,都是從屋頂開始的,廣東與福建在這方面具有后發力,浙江的百萬屋頂小康工程理念的蔓延,加上千家小型光伏應用開發企業的努力,兩省在家庭戶用光伏安裝逐步形成風氣,成為推動光伏新能源應用建設的一股重要力量。
從國家的發展導向看,將新能源發展作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角度定位,隨著多能互補技術的不斷突破,參考德國40%使用光伏新能源、兩省目前超過1.6億千瓦的裝機、20%用光伏新能源替代和補充,就達到3200萬千網,發展回旋空間巨大,兩省配套發展政策的落地、考量的是新能源領域領軍企業的溝通智慧。
值得關注的是、廣東福建雖為經濟強省、但在兩省山區還存在貧困人口,兩省也在通過建設光伏扶貧電站的方式、幫助一部分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實現小康。光伏扶貧是利國利民的千秋功業、參與光伏扶貧的、都是值得尊重的。
廣東與福建都有條件實現德國式全境范圍內以新能源為主的供電方式、國家電網在區域系統供電全部使用新能源調度方面技術不斷突破、為廣東福建率先實現全省能源供應清潔化提供技術保障,兩省新能源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有待集合各界智慧。